close
陽光、高鈣食物 改善骨鬆
 
國民健康署98年針對20927名15歲以上國人所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有7.6%自述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男、女比率分別為4.6%、10.5%,女性明顯高於男性,並隨著年齡而增加。

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65歲以上老人,超過20%以上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35%

骨質疏鬆症患者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會造成骨折,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也顯示,自述為骨質疏鬆症患者的50歲以上民眾,過去一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在骨鬆和跌倒的加成效應下,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住院、失能等不良預後,不僅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骨折的老人長期臥床的結果經常併發感染而造成死亡。

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也顯示,相較於正常體位(BMI)的民眾,體位不正常民眾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尤其是BMI小於18.5的50歲以上中老年人,將近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因為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故體位過低較容易有骨質疏鬆與骨折風險。國民健康署特別建議民眾,維持理想體重,不但可以減少骨質疏鬆問題,同時也可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

要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維他命D的製造。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因此如果只單單補充鈣質其實還不夠,必須協同維生素D去促進鈣質吸收。維生素D必須是活化形式(維生素D3)的才行。

高鈣食物包括:乳製品:牛奶、起司、奶粉都富含鈣成份。其他高鈣食物:海鮮類有吻仔魚、小魚乾、蝦米、蛤蠣..等。大豆食品的則有豆干、豆腐、豆皮、豆包….,除了含有鈣質之外,也含有天然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於鈣質吸收。

維生素C幫助膠原蛋白合成,在軟骨及韌帶的支撐扮演重要的角色。蔬菜水果較多,例如柳橙、木瓜、芭樂、奇異果、番茄、空心菜、芥藍菜…等。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每天曬太陽15分鐘就可以活化體內的維生素D。每日一顆綜合維他命亦有幫助。

賴怡君表示,一般認為大骨湯補鈣,其實裡面游離出來的鈣質還不如一杯牛奶。需要鈣質的朋友一定要在均衡飲食原則下再搭配高鈣食物才能加分。(記者陳敬哲)

 

調整呼吸、放鬆心情 可改善腸道功能

 

台灣新生報

 

 

腸胃科醫師劉輝雄指出,大腸是人體第二大腦,腸道與大腦會互相影響,當緊張、憂鬱的時候,腸道功能很容易就會失調,出現便秘、腹瀉等問題,出現腸道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腸道功能不佳就會吃不下飯,身體無法充分吸收養分,大腦功能自然也會受到波及。若能多練習「強化骨盆腔內臟功能呼吸法」,幫助放鬆心情、強化骨盆腔肌肉,內臟功能就能獲得改善。

六十三歲蕭女士有腸道過彎緊縮問題,因先生早年經商失敗,肩負沉重經濟壓力,經常三餐不定時定量,最近幾年常出現間歇突發性肛痛,三個月前開始出現大、小便失禁等問題,經過全大腸內視鏡檢查後,醫師在上行結腸發現兩顆五釐米大瘜肉,後來經NBI(窄頻影像辨識系統)觀察後確定為腺瘤。蕭女士經過內視鏡瘜肉切除手術治療後,並搭配「強化骨盤腔功能呼吸法」復健,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蕭女士說,她過去有便秘問題,最近三個月打噴嚏開始會有尿失禁的感覺,有時也會突然想排便,開始練習「強化骨盆腔內臟功能呼吸法」,每天練三次,每次練二十五下,排便就變得比較通暢,失禁問題也漸好轉。

劉輝雄醫師指出,強化骨盆腔內臟功能呼吸法」在坐著的時候上半身背肌必須完全伸展端坐。呼吸順序為吸氣、憋氣、吐氣、靜氣(正常呼吸)成一個循環,重複循環二十五次後呼吸進入平穩呼吸狀態。

吸氣時,要將氣集中於「丹田」,橫隔膜會自然下降,空氣就會進入肺部深處,氣進入丹田後,在不痛苦的情況下憋住呼吸約數秒或十秒,時間因人而異。吐氣時同時要放鬆肛門,吐氣要緩慢,吐氣時間大約需要吸氣兩倍時間。

 

別以為腎臟病不會突然惡化到需洗腎

台灣新生報

「腎臟病是慢性病,不可能突然惡化到要洗腎?」雙和醫院副院長林裕峰昨(1)日表示,一名身高150公分、體重122公斤,今年26歲的女子因為肥胖求診,卻意外發現腎功能指數變很差,血中肌酐酸指數高達8.66mg/dl,診斷為慢性腎絲球炎合併嚴重尿蛋白,因為患者不以為意,未進一步接受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且有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竟於短短半年內病況惡化,開始洗腎。

抽菸、吃檳榔跟腎臟病其實是有關係的。一名64歲男性,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衰竭;每天抽煙1.5包外加30幾顆檳榔,最後慢性腎衰竭惡化,餘生都必須洗腎。林執行長表示,表示吸菸會傷害腎小管,使蛋白尿增加、加速腎絲球過濾下降的速度;嚼檳榔會讓腎臟過濾功能過快而造成腎臟功能的傷害,而石灰中的乳鹼還會讓「腎臟鈣化」,都是腎臟殺手,呼籲癮君子、愛吃檳榔的民眾,還是少碰為妙。

「一旦洗腎是不是就要洗一輩子?」答案是否定的。臨床上一名67歲患者,十幾年前接受過腎臟腫瘤手術,並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須持續追蹤。但在檢查時候卻發現慢性腎絲球炎合併嚴重蛋白尿,且進入慢性腎臟病第四期。雖然如此,但患者遵照醫囑控制高血壓與心臟病等慢性病,並接受飲食衛教,即使過了十多年,穩定控制病程,破解洗腎的魔咒。

「定期檢查腎臟還是保命關鍵」,臺大醫院吳寬墩教授指出成年人應該每三年要檢查一次,如果是65歲以上老人家或是有高血壓、有家族史、遺傳性腎臟病等高危險群更需要一年一次檢查,透過血液、尿液、超音波等基本檢查定期追蹤就才能保障腎臟健康。

另,坊間所販售的代鹽,是用鉀離子取代鈉離子,對腎臟病患者要注意。正常人一天攝取6克的鹽,腎臟病患者在未洗腎前,一天只能攝取3克的鹽,台大營養師鄭金寶表示,一茶匙的醬油或烏醋就有1克的鹽。

鄭營養師也分享案例,一位太太知道先生的腎功能不好時,給予低蛋白飲食(每天35克的蛋白質,大約是30克的瘦肉),依該飲食模式持續8~9年後才洗腎。

《保健》激烈節食 小心罹患膽結石
2013/06/17
 

減重永遠是民眾最注目的話題,適當的熱量攝取,與規律的運動,就是最好的良方,也很多人藉此甩掉過多的體重,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超低熱量攝取,容易造成膽結石,醫學專家依舊強調,減重欲速則不達,越是心急極端飲食,非常容易造成身體傷害,反而得不償失,溫和長期的減重,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激烈節食與一般節食

瑞典一間減重公司研究,統計了6640位節食減重的民眾,發現有一半的人採取激烈節食法,每天僅攝取500大卡的流質食物,不吃任何固體食物,為期六至十周,隨後再配合九個月的運動維持體重不,另外一半的人每天攝取1200至1500大卡的食物,兩餐的流質食物,為期三個月,再配合九個月的運動。

減重計畫實施三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採取激烈節食法的民眾,平均瘦了30磅(約13.5公斤),一般節食的民眾大約瘦下17磅(約7.65公斤),一年後再次追蹤,激烈節食的民眾平均減少體重24.5磅(約11公斤),一般節食的民眾減少體重約19磅(約8.5公斤),雖然前者體重減少較多,但膽結石風險上升。

※激烈節食容易導致膽結石

研究人員統計,在激烈節食的民眾中,有四十八人確診膽結石,需要住院治療,一般節食的民眾則有十六人確診膽結石,研究人員無法確定,激烈節食法為何容易導致膽結石,推測可能跟長期低脂肪攝取有關,專家也因此建議,在減重時一定要有醫生監測健康條件,不建議用激烈節食達到減重目的。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極端飲食,就很容易造成膽結石,膽汁的成份包括脂肪、膽固醇、水等,各成份在一個平衡點,膽汁就會保持液態,只要有一個成份過高或過低,膽汁就會形成結晶,長期就會形成膽結石,目前可以使用微創手術,將結石過多或引起發炎的膽囊取出。

朱光恩補充,飲食均衡就能於預防膽結石,減重的民眾,一定要照標準攝取營養,千萬不可以完全不攝取油脂或脂肪,身體很多機能維持,都需要這些營養素,尤其家族有膽結石、地中海貧血病史的民眾,都是膽結石高風險族群,一定要更小心均衡飲食。(記者陳敬哲)
《潮濕影響健康》心血管、皮膚過敏問題多
【記者鍾佩芳、蘇湘雲/台北報導】 2013/05/15
 

最近到了下午常出現豪雨、大雨,環境顯得潮濕、悶熱。國泰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泰成表示,天氣潮濕,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血壓易波動,變化過大時則會出現中風等。建議若有習慣晨間運動者,保暖要做好;老人家外出運動時,最好能有人陪同;運動也勿太激烈;或是也可選擇在氣溫稍微回升後再外出運動。

潮濕的環境,會讓皮膚表皮受到黴菌感染的人變多,如香港腳、灰指甲、股癬、汗斑等,腳臭的人也會有增加的情形。建議穿棉襪,襪子只要濕掉就換掉,或是可噴止汗劑等。

女性則需注意穿太緊的牛仔褲,會使白帶變多、念珠菌感染等,建議可選棉質的褲子;有使用護墊習慣者要常換。

過敏族群者,像是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在溫差大時或是溫暖潮濕的環境時,塵蹣會變多,也容易誘發過敏發作。建議遇到冷空氣時,可戴口罩或開除濕機等,棉被、窗簾等則應用60度高溫浸泡或是曬太陽等。至於老人、小孩則較容易感冒,溫差大會使病毒活躍,有時甚至合併有腸胃方面的問題。

天氣濕冷也是蚊蟲變多的時候,由於積水多再加上即將進入梅雨季節等,建議注意居家容器是否有積水情形。若到戶外,建議穿薄的長袖外套或是擦點防蚊液等,被蚊蟲咬到時可擦點止癢的藥膏,以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

另被蚊蟲咬到的腫包,其消的快慢取決於個人對代謝組織胺的能力,少部分的人可能會腫好幾天。

署立雙和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張又升提醒,環境潮濕時,塵蹣、黴菌會變得特別活躍,很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

張又升醫師表示,塵蹣、黴菌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氣喘等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一旦反覆發生,很可能引起鼻竇炎。另有少數人吸入塵蹣、黴菌後,產生蕁麻疹。

當過敏患者因塵蹣、黴菌誘發過敏症狀,再接觸二手菸、空氣汙染刺激,鼻黏膜就會更加敏感,症狀便會加重。此外,患者若不小心感冒,也會誘發過敏症狀更惡化。

要減少家中塵蹣濃度,最好將室內相對溼度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較能抑制塵蹣生長。居家環境也盡量不要使用地毯、絨毛玩具等,以免塵蹣窩藏其中。像床單、窗簾、被子、沙發也要清洗乾淨,最好曬一下太陽,利用高溫殺死塵蹣。過敏患者也可以考慮戴棉質口罩,阻擋塵蹣侵入。

醫師提醒,過敏症狀與感冒有點相似,不過感冒除了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外,也可能發燒、肌肉痠痛,過敏則少有;感冒約五到七天就會好轉,過敏、氣喘患者可能一早起床或半夜吸到冷空氣就開始咳嗽、喘,建議民眾有症狀最好就醫找出原因。
《潮濕影響健康》治濕疹宜清熱利濕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3/05/15
 

當天氣太過潮濕的時候,往往容易誘發濕疹。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潮濕的氣候環境常會誘發濕疹,但醫界對濕疹的真正致病原因並不清楚,目前認為跟氣候有關,尤其是在春夏交替的時候容易好發這種病症,治宜清熱利濕,但必須偏重於利濕的部份。

呂醫師指出,西醫認為,濕熱的氣候常會造成人體出現新陳代謝混亂的情形,進而導致發生皮膚過敏的現象,最後就變成濕疹,但傳統中醫則認為,這種皮膚病跟濕邪、暑邪等邪氣有關,有時候邪氣會造成感染的問題,有時候邪氣會造成人體適應不良,而濕疹屬於後者。

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氣候一下子下雨、一下子又不下雨,或是天氣一下子高溫炎熱、一下子溫度又降下來的時候,人體常會無法及時調節氣候的變化,以致於發生適應不良的情形,這時候就容易誘發濕疹,而最近的天氣型態所誘發的濕疹多半是濕邪所致。

治療上適合清熱利濕,但以利濕為主,可使用麻杏薏甘湯等中藥複方,病情嚴重者可使用龍膽瀉肝湯、十味敗毒散等中藥複方。民眾也可以服用綠豆薏仁湯來預防保健,薏仁可利濕,綠豆能清熱解毒。
 

運動員戴隱形眼鏡正確視力規格 是贏關鍵

 

台灣新生報

 

 

台灣運動熱潮從世棒賽一直延續至今,運動界也愈來愈重視球員各方面表現。繼去年職棒冠軍隊伍Lamigo藉由視力矯正提升全方位戰力,今年SBL的璞園籃球隊與隱形眼鏡品牌合作,希望藉助眼科專家輔導正確矯正球員視力。輔導過多位職業運動員視力矯正的葉威毅醫師指出,球員要有良好的體能鍛鍊,好視力也是在球場好表現的關鍵。

隱形眼鏡雖說是運動時矯正視力較方便的選擇,但民眾戴隱形眼鏡運動時常有鏡片乾澀或散光矯正不良兩大困擾,建議應審慎的挑選鏡片來避免,葉醫師解釋,一般市售隱形眼鏡使用保存液保濕,隨配戴時間增加,鏡片上的水分及保濕因子會逐漸蒸發流失,眼睛常會乾澀、有異物感。

璞園射手簡浩表示:「過去曾配戴保濕不佳的隱形眼鏡上場,比賽時眼睛乾澀難耐,不但影響比賽心情,更無法發揮投籃手感。」對此,醫師建議,目前有新的隱形眼鏡保濕技術,直接將保濕因子永久崁入在鏡片材質裡,能維持長時間保濕效果,避免配戴時乾澀不適。

另外,未正確矯正散光造成的視覺疊影、清晰度下降、距離感失準,恐導致投籃失準等失誤。葉醫師指出,多數民眾對散光認知不足,也不了解如何挑選散光隱形眼鏡。醫師提醒,大多數散光來自患者角膜不平整,導致影像無法聚焦在視網膜上,所以看起來有疊影、模糊的現象。

要矯正散光可使用散光隱形眼鏡,其挑選有三大重點:散光度數、散光軸度與鏡片定位技術,三項兼具才能正確矯正散光。

醫師提醒近視族,在奔馳球場時可選擇高保濕的隱形眼鏡,讓運動時眼睛水潤舒適,有散光的運動族更應慎選有自動對焦技術的鏡片,讓視力清晰以提升運動表現。

而各型隱形眼鏡皆有優缺點,配戴時應注意視力規格是否正確,尤其對學生來說,一開始接觸隱形眼鏡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務必遵守正確的視力規格、正確的配戴方式、以及定期檢查,才能確保視力健康、戴的長久。

 

男人心臟無力老得快 更年期提早到

台灣新生報

男人如果心臟沒力,老化速度就會加快。一項發表於二O一三年心臟衰竭醫學會的研究報告指出,男人一旦罹患心臟衰竭就會老得特別快,且會提早出現男性更年期症狀。

男性年紀變大的時候,男性荷爾蒙分泌會越來越差,這種現象就稱為男性更年期,此時睪固酮等男性荷爾蒙濃度降低,很可能產生勃起障礙、性欲減退、感覺沮喪、憂鬱、焦慮、神經質、肌肉力量喪失、睡眠增多、無力、睡眠受到干擾等生理、心理症狀。

男性年紀增長,也越容易心臟衰竭,收縮性心臟衰竭男性常缺乏同化性雄性荷爾蒙,進而導致運動能力下降、憂鬱等症狀。波蘭伊娃‧珍考斯卡較受表示,男性更年期症候群常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需要找出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研究人員以兩百三十二名收縮性心臟衰竭男性患者為研究對象,其年齡介於四十歲到八十歲,結果發現,心臟衰竭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有男性更年期不適症狀。其中四十歲到五十九歲心臟衰竭患者出現男性更年期的比率增加四倍之多。且性功能障礙出現比率也大幅上升。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身體想要健康,光靠節制、忍耐、自我控制是沒用的,重點在於要將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身體、心理狀況才變得更健康。美國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平常習慣大吃大喝、瘋狂購物,當遇到壓力或精疲力竭的時候,這些壞習慣就會更嚴重。同樣地,若平常就有好習慣,遇到壓力、身心疲累時,好習慣也會出現更頻繁。

一般人會認為,當一個人疲累、有壓力而失控的時候,很容易大肆享樂、大吃大喝,但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在六月號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身心承受壓力,或非常疲累時,一般人往往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會更加頻繁、加劇。

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溫蒂‧伍德指出,一個人想要改變行為,多數會從動機、自我控制著手,但真正該思考的是如何將行為變成習慣。習慣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就算很累,累到沒力氣自我控制,還是無法輕易改變一個人的習慣。

研究人員表示,運動量、暴飲暴食、抽菸都會影響疾病風險,但多數疾病防治策略都要民眾自我控制,但行為控制無法幫助民眾達到目標,若原本就沒有健康生活習慣,加上壓力太大,情況反會會越弄越糟。

舉例來說,學生面臨大考時常壓力重重、睡眠不足,有實驗發現,此時學生會更加依賴舊有習慣。平常早餐亂吃的學生一到考試就會吃更多垃圾食物。但早餐如果都吃健康食物,此時吃健康食物的份量也會增多。或者像平常習慣去健身房的人遇到壓力就更容易去健身房運動舒壓。

 

全穀類富鉀、鎂有助控制血壓

 

◎記者 萬博超 2013/05/22
 

 


營養師建議三餐以全榖為主食,至少應有3城以上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北市聯醫營養師石宛沛指出,全穀類富含鉀、鎂、鈣及膳食纖維,有助於血壓控制,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還可增加飽足感。

白米飯的營養價值幾乎只剩下澱粉為主,在煮飯的過程中又容易消耗;腸胃機能與腎臟功能正常的人不妨適量補充五榖雜糧。

每100公克的糙米與白米比較,糙米所含膳食纖維約為白米的10倍,因此,她建議欲減重的民眾,以全榖類及其製品取代精緻穀物攝取,再搭配富含膳食纖維蔬菜水果,並適量攝取蛋、豆、魚、肉類。

有些民眾擔心穀物殘留重金屬的消息。美國蒙茅斯大學環境化學教授唐格薩伊(Tsanangurayi Tongesayi)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學術報告指出,美國進口自包含兩岸在內的他國白米鉛含量偏高,農委會日前經查證後已澄清,台灣定期檢測稻米重金屬含量,不至於輸出重金屬超標的稻米,遭汙染的產品並非台灣出口的稻米,而是業者在大陸生產包裝的米製品。

研究顯示,血中的鉛濃度偏高,除造成男性精蟲數目減少、腎臟病變者加速腎臟衰竭、影響智商、使血壓升高等,最近美國也有一份1萬3千人的研究顯示,血鉛濃高愈高,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風險上升。

該報告另指稱,美國自捷克、不丹、義大利、印度及泰國進口的白米鉛含量也頗高。亞裔美國人較多以白米為主食,受影響程度較大。不過這份報告為學術研究,並非官方檢測報告。

台灣有些通路販售經較嚴格實驗室檢驗,通過多項重金屬及農藥及化學物質檢測的稻米,價格通常較高。

內容來源 : 台灣新生報

《與健康有約》低升糖比低脂飲食更有助消耗熱量

台灣新生報

低升糖指數飲食型態,比低脂飲食更有助消耗熱量。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員大衛·露德韋格表示,初期臨床試驗顯示,在相同條件下,受試者採用低升糖指數飲食平均比低脂飲食多消耗200大卡的熱量。

不少民眾減肥時,選擇低脂飲食型態,大衛·露德韋格博士表示,先前一項21人的臨床試驗顯示,低升糖指數飲食型態較能協助熱量消耗;此類飲食型能以全穀類為主食,少精製澱粉或糖,搭配較多的低熱量蔬果與適量脂肪及蛋白質。

吃下太多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代表血糖容易因攝取該食物而快速飆高。專家提醒,油炸的甜食多是升糖指數達100的食物,這類含精緻澱粉與糖類、油脂的低纖維食物,身體可以快速吸收,很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血糖不穩的民眾特別需要限量攝取。

「升糖指數」愈低的食物,愈不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或波動,但仍不能過量食用,必須留易總量的控制,更不能只看升糖指數決定攝取的食物。一般民眾過度追求低升糖指數食物,有時可能忽略營養均衡。升糖指數低的食物,營養不一定均衡,好比零卡汽水升糖指數很低,但不具適當的營養素。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民眾一整天的熱量來源,加工糖所佔比例不低。美國疾管局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男性每天攝取的熱量中,335大卡來自加工糖;女性則有239大卡;然而就砂糖佔每日整體的熱量比例來看,女性達13.2%,仍比男性的12.7%略高,且20~39歲族群,平均每天近400大卡熱量來自額外添加的糖份。

研究顯示,平均而言,年輕人比年長者攝取更多非天然的含糖食品,尤其20~39歲族群,40歲以上則逐漸降低。社經地位較低者,糖所佔的熱量百分比,平均較高。在此所謂額外加工糖的定義是指在食物及飲料中添加的砂糖、黑糖,果糖;天然蔬果、牛奶等天然食物的醣類,不列入計算。

對於較肥胖的民眾,除不良脂肪之外,糖分也需節制;過量純糖、果糖也容易惡化異常的血脂升高,加糖飲料飲用過量而未能消耗時,血脂也容易異常升高。

專家建議民眾控制正餐以外的額外糖類攝入,含有果糖的點心較易造成肝臟中脂質之蓄積,不妨以雜糧類食物為熱量的主要來源,而且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類,甜味較重的水果也應盡量避免食用過量。

 

 

被貓咬傷 5成會感染

 

台灣新生報

 

 

如果不慎遭貓咬傷,最好就醫。美國喬治城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普令西庫瑪表示,別認為被貓咬傷只是小事一樁,這類的傷口約有一半的感染風險。

醫師指出,貓的口腔帶有不少出血性巴氏桿菌,人類感染多從貓咬、舌舔或抓傷引起之,患者皮膚可能急性蜂窩性組織炎、淋巴管炎,骨髓炎等,遭狗咬傷也可能發生上述感染。有些患者健康情況不佳,與動物接觸後,即使未有傷口也可能出現感染。

遭貓抓傷或咬傷,也可能誘發貓抓熱等。少部分吃生肉及老鼠的貓的糞便中容易出現弓形蟲,如果人類食物遭有寄生蟲的貓糞汙染,可能因而發病。不過,很大部分民眾感染的緣故其實是因自己吃生肉。美國疾管中心提醒民眾,最好戴手套處理寵物糞便或相關物品,完畢後得洗手。而免疫機能低下的民眾,學者更不建議讓寵物與主人太靠近。

另外,若不重視清潔,蝨子、跳蚤容易從貓、狗等寵物身上轉移而來。一旦皮膚被各種昆蟲叮咬或毒毛刺激後所引起的皮膚炎或過敏反應,不要抓,否則破皮後常誘發細菌感染,免疫力較差者可能出現蜂窩性組織炎。

不過,養寵物對健康仍有正面意義。部分研究指出,養寵物感到愉悅放鬆,有助降低血壓,養狗的民眾,在空閒時間溜狗、散步、走路機會相對較高,有助降低肥胖風險。

 

提升免疫力 防帶狀皰疹

 

台灣新生報

 

 

預防帶狀皰疹應注意提升免疫力。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提升免疫力可避免潛藏體內可能的帶狀皰疹病毒活化而發病。平常應保持心情穩定,飲食也要吃的營養均衡。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目前還無法預測病毒復發時間,有效清除體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不過針對幼童階段,若還未感染水痘者,已經有水痘疫苗可施打,有助於達到對水痘病毒的免疫力,也能幫助日後減少帶狀皰疹發病的機率。

吳醫師表示,同時,應注意積極提升免疫力,發病後也勿拖延,應儘快就醫積極治療,以減少可能的後遺症。平常應減少壓力,營養攝取均衡。發病後,避免自行隨意刺破水皰,以免感染,留下疤痕,也應避免隨便擦來路不明的偏方、藥膏。以免延誤病情。

 

擁抱 降血壓增記憶

 

台灣新生報

擁抱不僅有助與愛侶和好友的關係,還有很多好處。根據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一項研究,擁抱有助降低血壓,而且可以活化腦部,增強記憶力。

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熱烈擁抱愛侶或好友時,會釋放「催產素」(hormone oxytocin)到血液裡,這有助降低血壓,排解壓力,並可能增強記憶力。

研究還發現,擁抱有助讓人的個性更體貼,經常擁抱愛侶的人,會變得更有同理心。

但擁抱的對象宜慎選,如果和不是很熟的人禮貌性的擁抱,可能會有反效果,不僅不會釋放催產素,還可能導致焦慮。

參與這項研究的神經生理學家山可荷(Jurgen Sandkuhler)說,擁抱如果要發揮正面的效果,必須擁抱者彼此信任而且有好感,如果彼此互不相識,或雙方事實上並沒有想擁抱,那麼擁抱的效果就「失效」。

他補充說,擁抱原則上是件好事,但不論擁抱的時間長短或頻率,最重要的是彼此要信任。

從小吃速食 氣喘易發作

 

台灣新生報

常吃速食的小孩,可能增加氣喘與濕疹的發生風險。一項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共同研究中指出,一項超過五十個國家和五十多萬名的兒童的調查發現,依據飲食習慣與疾病史中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就是提高過敏體質,引發過敏相關病徵,一個禮拜吃速食三次,很可能導致兒同罹患氣喘與濕疹的機率增加。

研究中指出,速食往往含有高濃度的飽和反式脂肪酸,這是一項眾所皆知會影響免疫功能的因素,若是從小就有每周吃三次速食的習慣,到十幾歲時就增加氣喘風險百分之三十九,而六至七歲的幼童,若是有同樣的速食飲食習慣,也會增加百分之二十七的風險,但是研究中也提醒,多吃水果卻能夠降低過敏病徵的發生率。

若是每星期吃三份或者更多水果,能夠降低百分之十一至十四的氣喘、濕疹、結膜炎的發生風險,奧克蘭大學的愛妮斯博士與諾丁大學的威廉博士共同表示,如果更進一步證明速食與氣喘、結膜炎、濕疹的好發機率有關,這將會是一個很重大的公共衛生一題,因為以目前的趨勢,速食消費量在全球持續成長中,可能影響眾多人。

英國哮喘研究學者拉赫曼表示,許多研究都能證明,飲食習慣可能導致氣喘發生重要因素,但健康飲食則會對身體有益,每天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能夠從中攝取維生素與抗氧化劑,這都對於氣喘預防有一定的影響,英國衛生單位建議,每人每天至少吃五份蔬果,每周吃二次魚類。

 

『是藥三分毒』

 

對症下藥 藥到病除 長期過量 賠上健康 別將因果顛倒了 

鄧正梁/中西醫師(台北市振興醫院中醫科)
衛生署宣布註銷含馬兜鈴酸中藥劑的五十張藥證。之前則有位中醫師因為長期間歇
性服用龍膽瀉肝湯,導致尿毒症,目前持續洗腎中。

 

其實,正常人長期服用龍膽瀉肝湯都會生病,甚至死亡,不論是內含為川木通或關
木通(關木通有馬兜鈴酸,而川木通無)。若無肝膽實火,如目赤,脅痛,口苦,
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或肝經濕熱症候,如陰腫,陰癢,筋痿,陰
汗,小便淋濁,或婦女帶下黃臭等,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等,服用龍膽瀉肝
湯,不但未受其利,反受其害。因龍膽瀉肝湯藥性峻急且苦寒藥很多,殺伐生機;
特別是龍膽草,大苦大寒,故服龍膽瀉肝湯需中病即止,切不可長期服用。普通人
吃了會造成腸胃機能紊亂,如腹脹腹瀉,食慾不振,且寒涼抑扼生氣,雖可消除肝
炎症狀,長期服用造成腎衰竭綽綽有餘。

 


然而,中醫的藥物有所謂「是藥三分毒」,這句話不是說所有的中藥都是毒藥,而
是藥物都有其偏性,正適其偏性而能治病,若藥物都像米飯般平和,何用其為藥
呢?
以龍膽瀉肝湯為例,筆者也常用,有是症用是藥,就是對症下藥,無是症用是

藥,即是毒藥,救人之藥與毒藥,全在乎用者之一心,非藥之害人也,不知藥而害
人。米飯過食尚能害人,何況是治病的藥物!

 


只是龍膽瀉肝湯在各地中西藥房、藥妝店都買得到,而如此峻烈藥性剛猛的藥方,
還不止一種,民眾隨手可得,不必經醫師處方,不知情者還以為可保肝、保健,長
期使用下來,不知害了多少人!

 


至於某大醫院進行的二十七個腎切片中藥檢體中,有二十三個檢體呈現馬兜鈴酸陽
性反應,中毒發病的比率高達八成。看似好像是吃了馬兜鈴酸造成的,其實是統計
上的一個詭譎!這表示腎衰竭的病人大都尋求過中醫的治療,非馬兜鈴酸造成腎衰
竭,因果關係恰好相反

 


誰願意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腎臟不斷地衰竭下去,當然就會像盡辦法試試看,而大
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聽信偏方,用中草藥,再來才是找中醫師治療,故有此結
果。

 


另一大學的研究,說使用中草藥發生末期腎病變的危險性,是不吃中草藥的二十五
倍,此又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論述。在台灣常見的情況是,西醫醫不好,民眾才會轉
而使用中草藥,而又找不到好醫師,聽信偏方才會如此
。正如貪食吃得太飽以致於

肚子撐脹的時候,並非因為吃的食物有問題,是因自己貪吃的結果,因果關係不要
顛倒了。 
【2003-11-05/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鄧正梁醫師的網路文章

 

尾牙美食多油多鹹 把握「四少一多」

優活健康資訊網
尾牙美食多油多鹹 把握「四少一多」
放大照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1月開始從年終尾牙、除夕團圓飯到喝春酒,各種大啖美食的機會無所不在,若飲食上未把握四少一多原則(多纖維、少油、少鹽、少糖、少喝酒),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症狀及體重上升,更增加慢性疾病患者健康負擔。民眾在尾牙或春酒宴席上,都應把握四少一多飲食原則:避免含油(勾芡)湯汁、油炸食物,限量飲用含糖果汁或酒,多吃兩口盤飾蔬菜及餐後水果,如此才能享受美食又不會造成健康負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金美琳提醒大家,美食雖然應該盡情享受,但若稍一放縱,連續幾攤吃下來,恐怕也難逃贅肉上身的命運。傳統上,無論是尾牙、春酒宴席菜餚,或家中準備的年菜,常常都以肉類、海鮮類食材為主角,且烹調方面都偏油、偏鹹,對於患有慢性疾病者,在年假結束後,健康很可能就出現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現象。

 

因應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金美琳提出幾點採購年貨及製備年菜也可做為參考:在辦年貨時,多選購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低的肉類及海鮮食材,如:雞肉類、深海魚類,避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含量高的烏魚子、內臟類與鈉含量高的香腸、臘肉、火鍋料加工品。並且多放一些新鮮蔬菜與肉類食材同煮,除了能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及飽足感外,還能減少肉類攝取。

 

烹調食物時,多利用新鮮蔬果(蕃茄、香菇、鳳梨、蘋果、檸檬)或辛香料(蔥薑、蒜、香菜、九層塔)來增添菜餚風味,並採用燙、涼拌、蒸煮、烤等低油、低鹽、低糖烹調方式,減少調味料使用。因各種酒類熱量皆不低,以酒精濃度3.5%的啤酒360 c.c.(一鋁罐)而言,熱量就有180大卡,因此建議民眾多選購無糖茶類取代酒類,不但能減少年菜大魚大肉的油膩感,還可降低假期結束後體重上升機會。

 

金美琳更指出,年貨街上常見的糖果類(巧克力)、堅果類(瓜子、開心果)及乾貨類零食(肉乾、魷魚絲),普遍來說含糖、油或鈉量皆不低,以開心果而言,15粒熱量就有60大卡,而魷魚絲100公克的鈉量就有1700毫克(健康成人每天鈉建議攝取量為2,400毫克),提醒民眾食用時仍應酌量。若是民眾覺得飲食過於油膩或不均衡時,營養師建議可以自製「什錦水果茶」,只要在滾水中加入柳橙、蘋果、鳳梨煮沸,在將紅茶包放入約一分鐘,在加入適量的糖與百香果粒即可。(圖為什錦水果茶/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攝)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適量攝取堅果_中醫觀點》堅果含不飽和脂肪酸 適量攝取益健康

 

台灣新生報

堅果類食品如攝取過多,對於體質偏燥熱、易上火者可能產生影響。中醫師蔡曜鍵表示,堅果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比起動物性油,這類油脂對於人體較好。但仍應注意攝取量,建議一天大約一把;約15~20顆的量即可。以免攝取過量,對於燥熱體質者,易導致常長痘痘的狀況。

中醫師蔡曜鍵表示,油脂可分為「飽和脂肪酸」以及「不飽和脂肪酸」,通常動物性的油,如豬油、牛油等,多為飽和脂肪酸,食用後,對於人體負擔較大,易造成油脂沉積在血管壁。而堅果類產品,如芝麻、堅果等所含油脂,則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可避免壞的膽固醇累積過多。不過,中醫認為,如原本體質屬於燥熱、上火體質,毛細孔油脂分泌較多者,也應注意避免攝取過量這類堅果產品,以免造成誘發長痘痘更多的問題。

蔡醫師表示,還有,高血脂族群也應控制油脂攝取。這類患者常見「痰濁、痰瘀」證體質,表現可見體型肥胖,頭暈,頭痛,肩頸痠痛,胸悶,心悸,身體有沉重感等,有的會兼有氣虛狀況,可配合「袪痰;化瘀」方向調理。常應用二陳湯進行加減。如熱象較明顯者,易口乾、口苦,喜歡喝冷飲,排便困難,可配合溫膽湯、黃連溫膽湯加減。

此外,穴道治療部分,針灸可取足三里、豐隆、陰陵泉穴,幫助健脾;袪痰;利濕調理。醫師提醒,避免體內脂肪累積過多,應配合適量運動,少吃化燥食物。酒類、糖份高的食物也應儘量避免攝取過量。

《健康吃零嘴》多油脂、添加物零嘴 多吃虛胖礙脾胃

 

 

台灣新生報

 

 

不健康的零食對於人體健康負擔大。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若吃了不健康的零嘴,除了營養價值低之外。添加大多的油脂、糖分、香料及添加物,也會影響身體,像是易造成虛胖、脾胃的運化問題等。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不健康的零食大多含有防腐劑、人工味素、色素、香料等,以及添加了反式脂肪酸的油脂;口感雖好但都太油、太鹹、太重口味。挑選健康零食重食材,餅乾最好用天然麵粉,花生、堅果類須通過黃麴毒素的檢查,不用反式脂肪酸的油脂,以免心血管的疾病增加。以及儘量減少添加膨鬆劑。

陳醫師表示,中醫認為,由於熱量沒有辦法控制,而攝取過多的熱量跟油脂,會造成身體「痰濕夾瘀」的體質。若因食欲控制不佳,吃過多零嘴,所造成的「虛胖」。臨床上可應用中醫去痰濕、消脂調理,改善虛胖的體質。此外,這類患者還容易造成營養上的不均衡,也容易造成便秘、礦物質的缺乏。

吃了過多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的零嘴,會使得真正該吃正餐時的食慾降低。而讓身體沒有辦法得到適當的營養素,體質會較於虛弱。造成脾胃虛弱,脾胃的運化、消化不佳,臨床上可應用補氣健脾的藥方來改善。

選擇零食,醫師提醒,首先要注重它包裝熱量的標示,以免攝取過多的卡路里。太鹹、太重口味、太油都可能造成心臟及腎臟的負擔。儘量選用天然水果的香料,儘量避免食用人工添加劑的零食。

茶飲方保健建議,可準備陳皮、茯苓、山楂各2錢。用600C.C的水煮沸後,放溫,即可飲用。可改善吃了高脂、高糖、高鹽的零嘴,所造成的「脾胃濕熱」體質;包含口乾舌燥、脾胃運化不好、食慾差、虛胖等症狀。

 

《健康吃零嘴》選購注意成分標示 呷健康為首要考量

 

台灣新生報

農曆春節將來到,很多家庭會準備很多零食,但走進賣場時,琳瑯滿目的零食讓人眼花撩亂,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零食才好,份量、口味、以及價格,常常是消費者考慮的因素,但是往往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健康,零食吃多了往往對身體會有許多負擔。

零食的份量大都不大,但潛藏熱量都不低。林森中醫院區營養師金美琳表示,常見的糖果類(如巧克力)、堅果類(瓜子、開心果)及乾貨類零食(肉乾、魷魚絲),普遍來說含糖、油或鈉量皆不低。

金美琳指出,以開心果而言,15粒熱量就有60大卡,魷魚絲100公克的鈉量就有1700毫克(健康成人每天鈉建議攝取量為2400毫克)。

不少民眾看電視時習慣吃零食,可選擇稍有健康取向的種類。例如少量的未加工水果乾,一小把未調味加工的堅果等算是相對較健康的零食,少量食用不會造成身體負擔;然而未加工添加額外物質的水果乾與堅果在市面上較少見。

汽水、含糖茶類、果汁、可樂等,皆含有一定熱量,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量。糖果餅乾、巧克力等零食的熱量不低,醫師建議最好不要在看電視、聊天時吃這些東西,免得在不知不覺中吃了過多的熱量,造成脂肪堆積、體重增加,影響健康。

零食吃得較多時,不妨選擇適合自己的全身性運動,來增加身體活動量,並消耗多餘的熱量。而有氧運動才能最有效地燃燒脂肪,建議可以選擇:快走、有氧、游泳及打球等大肌肉群有氧運動來消耗熱量。還有些人零食吃不少,正餐確刻意節食,往往造成營養不均,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江柏欣表示,購買零食時,一定要注意包裝外的營養標示,許多烘焙或油炸的洋芋片都有相當高的熱量,而且都會標示在外包裝上,但必須注意的是熱量示的是一份還是一包,常常一包的熱量是好幾份。

同時食品廠商為了調味,常常位在出產的零食中天加鹽或糖,讓消費者能夠喜愛,有腎臟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就必須小心這些調味料。

江欣柏建議,最好的零食其實就是天然的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零食中的添加物,若是過量食用,額外的添加物可能造成身體的負擔,但是切一盤芭樂與蘋果,不但能夠補充身體缺少的維生素與養分,還能幫助身體抗氧化,最重要的是能夠避免添加物所帶來的困擾,一舉數得。

此外在肚子微餓時,可以準備一些小黃瓜清洗後食用,若是覺得味道不足,可準備一盤蔬菜沙拉,但是最好避免使用美乃茲或千島醬,日式的清爽醬汁則是較好的選擇,也可家裡自行醃製蔬菜,能確保沒有添加物與過量的調味料,也是滿足口腹的好選項。

 

《適量攝取堅果》堅果、黑芝麻、橄欖油脂優 熱量卻不低

 

台灣新生報

堅果含有優良脂肪酸,但吃太多仍會發胖。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說,天然堅果的油脂比較健康,民眾可以堅果、黑芝麻、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取代一般油脂,關鍵在於替代的觀念,如果吃堅果之餘仍然大量攝取其它油脂,熱量消耗有限,發胖的機率很大。

看似營養的食物,吃太多身體也難負荷。營養師提醒,儘管吃一點核桃、杏仁,南瓜子等有助健康,但千萬別抱著一大包瓜子、堅果,看著電視不知不覺就吃光,一下子吃太多油脂熱量身體很難消耗。

醫師提醒,要注意產熱營養素的適宜比例,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仍需均衡。一向被視為養生食品的堅果類也不能過量攝取,這些食物熱量不低。尤其以油脂炒過的堅果類,更是要節制攝取。

較健康的飲食型態在於配蔬果、未精製穀類及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有助維持腦部血管暢通,但選擇不限於深海魚類或橄欖油,未經精製的苦茶油等也有相當高的含量。

未精製穀類則多含維生素B群及葉酸,均衡攝取有助改善血循環,另使用不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並且少食用飽和性脂肪,將有助於血管的暢通,也對老年人健康有助益。不飽和脂肪酸除了存於初榨未精製的橄欖油之外,也存於天然未加功的瓜子、松子仁等食材。

新光醫院營養課課長廖淑芬營養師表示,堅果類食物富含抗氧化物維他命E,又同時含有有油脂,可讓維他命E能順利吸收,但是過量食用堅果食品,會不知不覺超過國健局的每日油脂攝取總量,因為堅果的油脂是包含在果實內,除了不容易由眼睛看到外,接觸的時也不會感覺到油油滑滑的觸感,很容易一口接一口,把過多的油脂吃進肚。

廖淑芬也補充,過年時常吃的瓜子與開心果,常常外曾有調味料,例如製作瓜子時,必須要用醬油炒過,而開心果也可能會用糖與鹽調味,若大量食用,可能攝取過多的鹽與糖,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廖淑芬強調,吃堅果類食品基本上要以原味為主,避免不必要的調味,才能夠確保堅果類食品是帶給身體好處,而不是負擔。

廖淑芬還強調,因為堅果類富含油脂,所以國健局把歸類於油脂類食物,並且建議熱量在1200大卡到2000卡的民眾,油脂類攝取大約4~6份,當中最好有一份是堅果類,而一份的堅果大概7克至8克,這樣大約是45大卡的熱量,同時還必須確保食品的保存日期與製造日期,因為過年時很多堅果類食品都是散裝,要確保食品沒有過期,確保身體健康。

常熬夜壓力大 小心眼過勞

 

台灣新生報

常熬夜、壓力大,小心眼過勞!四十五歲李姓男子在金融業擔任業務部主管,三個月前因業績壓力大,每天工作到深夜,隔天一早又趕去上班,每天工作將近二十個小時,也有抽菸習慣,去年耶誕節前夕上班時,突然眼前出現一塊暗影,連看牆壁都出現扭曲,後來到眼科門診經散瞳及眼底檢查出有黃斑部積水現象,最後再使用眼科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確定罹患「中央漿液性視網膜病變」(CSCR),就是俗稱的「眼過勞」。

台北中山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解佳霖表示,罹患中央漿液性視網膜病變時,眼睛視網膜會發炎,進而產生黃斑部積水,患者看東西會感覺稍微模糊,有時也會出現中心視力扭曲。目前醫界對病因還不太了解。這種眼疾好發於二十五歲到五十歲男性族群,患者八成以上都是男性。根據臨床觀察,壓力大、常熬夜工作的人較容易得這種病,常使用類固醇藥物也可能增加疾病風險。

一旦出現眼過勞症狀,約百分之八十的患者會自行痊癒,但有少數患者症狀反覆發作,甚至出現慢性變化,此時就可能影響視力。治療前需要以眼底攝影做檢查,再施以雷射治療。患者如果出現黃斑部積水,且持續三個月以上未見好轉,可能就要考慮接受進一步治療。

醫師提醒,民眾感覺眼睛不舒服、視力變模糊時,一定要找專科醫師檢查,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使用市售眼藥水,因為有些眼藥水可能含類固醇成份,反而會讓黃斑部積水症狀更惡化。

眩暈入冬季節好發 民眾應注意末梢循環問題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台北訊】

「腳麻是ㄇㄟ按怎走?」這句經典廣告台詞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但是你知道嗎?末梢循環不佳不僅會影響行動,甚至也會引起眩暈。特別是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低溫原本就會影響末梢循環,因此醫師特別提醒,原本曾經發生過眩暈與壓力過大的上班族,要特別注意如何預防眩暈產生。

根據媒體報導,有一位二十九歲的謝小姐,有時會覺得噁心嘔吐,伴隨著單側耳鳴與部分聽力喪失的現象,甚至連躺著也會感覺到眩暈,狀況嚴重到讓她無法正常的工作或是參加活動,就連一般的親朋好友聚會都無法參加,到了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罹患了「梅尼爾氏症。」

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指出,所謂的梅尼爾氏症指的是內耳主管人體平衡感覺器官的三半規管發生病變。當過勞或焦慮時會造成自律神經的失調,此外末梢循環發生不正常的病變時,都會造成內耳淋巴水腫,導致半規管功能失調,而造成所謂的眩暈狀況。

梅尼爾氏症的眩暈狀況跟一般頭暈可不一樣。李宏信醫師指出,一般頭暈會覺得頭重腳輕,頭昏腦脹。但是嚴重的眩暈,會讓人感覺天旋地轉,令人不支倒地,但是本人卻是意識清楚的,因此會特別讓人難受。如果突然性的發生,經常也會造成跌倒、摔破頭等意外。

「供應耳朵血液循環的血管非常細,更容易受到影響血液循環。」李宏信醫師表示,耳朵的血管可以說是末梢中的末梢,所以情緒稍微有些不穩、壓力加大,只要有一點變化就會影響末梢血管循環

由於時序已進入冬季,李宏信醫師提醒大家注意氣溫變化,以防血管收縮,如此對內耳末梢循環更為不利。值得提醒的是,有很多眩暈症的患者,會在這個時節復發。因此,當覺得自己噁心、嘔吐、耳鳴狀況加重時,就要特別當心,要多注意保暖與休息,這樣才能適時避免眩暈症發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眩暈,李宏信院長建議,一定要先立刻找到能支撐體重的物質(如電線杆、桌椅等),然後改採蹲姿,將頭部放低或是放在兩腿之間,讓血液進快恢復循環。當症狀稍有緩解時,就應趕緊就醫治療。

雖然眩暈多半是突發性,而且通常急診二天可改善,但如果內耳血管不暢的問題不加以改善,隨時都可能會復發,對患者而言是極大的恐懼。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指出,一般治療眩暈,至少要服用三個月以上的藥物,才可達到良好的控制。此外,也應隨時注意身體狀況,不要太過勞累、壓力不要過大,這樣才能降低眩暈發生的頻率。

中時健康 更多相關新聞 http://health.chinatimes.com/

 

 

推拿師喊冤: 摸到硬塊會建議盡快就醫

 

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癌細胞有可能經由推拿加速擴散或生長?推拿師一致喊冤表示,推拿過程如發現對方身上有不明腫塊,都會建議盡快就醫檢查是否為惡性腫瘤,避免民眾延誤就醫。

推拿師洪宗寶表示,如果推拿師受過正統訓練,基本上就會知道有惡性腫瘤的人不適合推拿,如果推拿過程當中發現對方身上有不明腫塊,推拿人員一定都會請對方留意,並請他盡快就醫檢查是什麼原因。

推拿師王景正則說,並沒有聽過推拿會導致癌細胞擴散或轉移說法,但原本身上有不明腫塊的人本就不適合推拿,自己曾碰過民眾小腿、大腿有腫塊,都會事先問清楚是什麼原因,或直接請對方就醫。

他說,如果該婦女去中醫診所附設的推拿,應該會由中醫師先行診斷,不至於將不明腫塊當成瘀塊,且如果是單純瘀塊,也不至於持續推了好幾個月都沒效,推拿師發現有腫塊一定要請對方盡快就醫,接受X光或超音波檢查。

 

 

推拿、泡溫泉 可能使乳癌腫瘤增大

 

台灣新生報

一名五十七歲婦女六個月前因摔倒發現乳房有硬塊,原以為是瘀血腫脹,推拿可消除,卻沒想到三個月後越來越大,家人覺得可能有其他原因帶至醫療院所檢查,經過醫師研判該名婦人確診罹患乳癌,該名婦人無法接受事實,並未繼續治療。

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醫師楊圳隆表示,該名婦人到院時乳癌腫瘤已六公分,是無法進行切除手術的第三期的乳癌患者,然而剛發現腫塊時僅三公分,此時乳癌還處於第二期,可以進行切除手術治療,不但錯過了治療時機,錯誤的治療方式,還可能讓乳房腫瘤快速增長,尤其是把腫瘤錯當成瘀血,以為只要推拿就能消除硬塊,可能就是腫瘤變大的原因之一。

楊圳隆解釋,推拿可能增進乳房血液循環,讓癌細胞的生存環境更好,也更容易擴散,原因是當血液量增加時,癌細胞不但能夠獲得更多的養分外,還夠藉著快速的血流,將癌細胞闊展出去。

楊圳隆也曾在門診中收治另一名有泡溫泉習慣的患者,一周起碼泡三次以上,但泡溫泉可能讓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快,對於病情可能有不良影響。

楊圳隆補充,女性一定要定期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早期發現就能夠早期治療,愛美的女性也不用過於擔心乳房切除手術,會有胸部大小不對等的困擾,目前的外科技術可重建。

高尿酸、痛風致腎功能受損 治療最棘手

 

 

台灣新生報

 

 

腎臟內科醫師吳家麟表示,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腎功能受損,其中以高尿酸或痛風所造成的傷害最棘手,另據一些尿酸與腎臟病的研究指出,尿酸值與將來發生慢性腎臟病、洗腎的比率增加可能有關聯性。

吳醫師指出,如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排洩尿酸減少的話,恐將導致高尿酸血症,也是高尿酸血症的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這個病因約佔八至九成左右。除此之外,尿酸結晶在體內腎絲球或腎間質裡面沉積,可能將進一步形成結石和慢性腎臟病,這時候患者會出現腰痛、血尿、蛋白尿、高血壓和腎功能不正常等症狀。

吳醫師建議,每日飲水量在一千伍佰毫升以上,不要喝酒,尤其是啤酒或白酒;每天要運動半個鐘頭以上,肥胖的人應減輕體重;藥物治療由醫師評估。

根據一些研究指出,沒有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降低尿酸,似可延緩腎功能惡化,但是否需要藥物治療,目前還沒辦法立即下定論;不過降低血中尿酸值可望降低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所以高尿酸血症患者應特別留意血中尿酸值,如此將有利於延緩腎功能惡化。

 

 

《下肢水腫》不明原因 切勿亂服利尿劑

 

台灣新生報

民眾如果出現下肢水腫,在還不知道病因時,最好不要自行購買、使用利尿劑。台北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鄒孟婷表示,若是心臟、肝臟、腎臟不好所引發的水腫,使用利尿劑或可幫助改善症狀,排出多餘水分。但如果是隨著女性月經周期出現的水腫,或是甲狀腺功能異常所引起的水腫,使用利尿劑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造成身體其他部位脫水、電解質不平衡。

鄒孟婷醫師指出,有的人使用利尿劑後,會感覺尿液變多,但排出的水不一定就是水腫部位的水,此時身體其他部位的水分就會減少,加上利尿劑會讓鈉離子、鉀離子排出,用藥者晚上就很容易抽筋。

鄒孟婷醫師分析,下肢水腫要看是單腳還是雙腳水腫,單腳水腫可能是局部淋巴腺堵塞、局部循環不順或是局部發炎引起。

有時雙腳水腫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徵兆。鄒孟婷醫師解釋,許多疾病都會造成全身水腫,大多先出現下肢水腫,然後是全身水腫,體內的水慢慢往上淹,陸續出現腹水、肋膜積水。像腎臟病、心臟衰竭、肝硬化等疾病都可能造成全身水腫。

除了疾病因素,某些類固醇藥物、避孕藥、止痛藥、降血壓藥等也可能引起水腫。年長者出現水腫也可能是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

多數人發現下肢水腫是因為突然穿不下鞋子,或襪子壓痕突然變得很明顯。醫師提醒,女性若發現自己水腫情況是隨月經周期而變化,可以先從控制水分、鹽分做起,平常也要避免久站,回家休息時,可以讓腿抬高,幫助水分、血液回流。需要久站時,可以考慮穿彈性襪。如果發現短時間內水腫非常厲害,最好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找出背後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林靜皓表示,當按壓小腿脛骨處的皮膚,按壓後放開,若該處的皮膚未立即恢復,則很可能有水腫的情形。

身體水分太多與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有關。有心衰竭造成心臟功能不好者,容易出現水腫;肝硬化患者因身體內的白蛋白不夠,也容易出現水腫;而腎臟具有排水、排毒的功能,一旦受損,就容易將水分留在體內,而引起水腫;腎病症候群者,因身體內的蛋白質從尿液流失,使身體蛋白質不夠,也會有水腫的情形。

下肢循環不好,像是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深部靜脈栓塞、淋巴水腫等。久坐不動或是打麻將都不起來走動者,則較容易出現下肢深部靜脈栓塞。骨盆腔長腫瘤者也容易出現下肢深部靜脈栓塞或是淋巴水腫。何謂骨盆腔長腫瘤?醫師表示,意指骨盆腔內長腫瘤,男性的話為前列腺癌,女性為卵巢癌。

淋巴水腫會使淋巴循環變差,造成淋巴回流不良的情形,淋巴水腫的原因包括癌症、腹腔/骨盆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寄生蟲感染等所造成。

有些病人則是因為藥物造成下肢水腫,如部份的降血壓、降血糖的藥物,或是抗憂鬱的藥物、止痛藥、避孕藥等。有些則是因為內分泌異常造成的下肢水腫,如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是女性生理期前後等。

林醫師表示,若是心臟、肝臟、腎臟造成的下肢水腫,就需限制水分的攝取;若是下肢靜脈曲張或是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建議可穿彈性襪,並多走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若是藥物引起則建議先停藥。

此外,因為吃太鹹容易造成浮腫,林醫師也建議在飲食上不要吃得太鹹。

 

持續性發燒 多為感染

 

台灣新生報

在冬季,很多年長者與幼童因不明發燒而近急診室,美國加州瑪麗娜德爾雷醫院急診科醫師肯特·莊司指出,大部分發燒與感染有關,另一些可能是免疫相關疾病如過敏、紅斑性狼瘡、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亢進等;少部分個案則因癌症造成低燒。

肯特·莊司醫師指出,因感染導致的發燒比較常見,少部分則由癌症誘發。癌細胞是代謝較旺盛的細胞,容易造成不明原因的發熱;一般醫師會先排除感染及免疫疾病等因素後,再考慮癌症的可能。

醫師指出,肺炎在冬季是造成年長者發燒的常見因素,泌尿道感染比較多見於婦女,男性則可能因攝護腺問題引發泌尿系統感染;腸胃炎造成的發燒在幼童中也很常見。年長者的肺炎多較凶險,很多老年人在冬季因肺炎住進加護病房。

免疫力稍差的老人及兒童常在冬天罹患支氣管炎。若已出現高燒、腹瀉時仍須及時就醫。原發性病毒性肺炎,症狀包含漿液性出血、支氣管炎、高燒不退、氣急、咳嗽。至於繼發的細菌性肺炎,患者多出現高熱畏寒、咳嗽痰黏或膿性痰、胸痛、咳痰帶血等症。

一些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或是肺氣腫的病人一旦著涼感冒,就會出現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症狀,嚴重時還會發生呼吸困難。而有些幼童天氣轉涼後經常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咳嗽。此外,還有幼童一感冒就拖了好幾星期遷延難癒,晚上也睡不好而影響白天的精神及注意力。

如果幼童發燒,又出現頭脹痛或頭昏,痰黃黏,喉嚨紅腫疼痛症狀,醫師提醒父母要留心,部分未留意治療的病毒感染亦可能繼發引起細菌感染,是發燒常見原因之一。

男性纖維肌痛常被忽視症狀改善有限

 

台灣新生報

男人若出現肌肉疼痛、疲倦、昏昏欲睡等問題,要小心可能罹患纖維肌痛症。美國最新研究顯示,男性纖維肌痛患者常受到忽視,因此症狀往往改善有限。

纖維肌痛是一種複雜疾病,在診斷、治療上較有難度,也沒有客觀方法可診斷纖維肌痛,患者不但常出現疼痛、疲倦、昏昏欲睡等症狀,記憶、情緒也容易受到影響。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團隊發現,不少男性罹患纖維肌痛,不過卻受到醫療人員忽視。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關節炎照護與研究」期刊。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纖維肌痛與慢性疲勞中心主任安‧文森為研究作者,文森表示,醫界應該多研究為什麼女性較容易診斷出纖維肌痛症,而男性卻較少被診斷出這種疾病。當男性出現肌肉骨骼疼痛、疲倦等症狀而就醫時,醫療人員多半不會想到是纖維肌痛症,

研究團隊以三千多名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人看起來很像罹患纖維肌痛症,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確診罹病。研究人員再以問卷詢問當地八百三十名男性,以了解他們是否有纖維肌痛症症狀,結果發現,約有百分之五點三的男性症狀符合纖維肌痛症標準。不過四十四人中只有十二人確診患有纖維肌痛症。

研究人員指出,纖維肌痛症在女性族群較為常見,男性也可能罹患。研究數據顯示,男性纖維肌痛患者人數比預期來得多。

囊性卵巢瘤屬瘤內沒有實心水瘤多為良性

 

台灣新生報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莊乙真表示,卵巢瘤包含「囊性」及「綜合性」兩類,囊性卵巢瘤常見於更年期後發生,綜合性卵巢瘤可能造成卵巢扭轉,或者經痛、經血過多等影響。

莊乙真表示,整體而言,囊性卵巢瘤屬於瘤內沒有實心部分的水瘤,大多是良性,因此直徑在5公分以內者不必過於緊張;5~10公分者則須仔細追蹤檢查,如兩個月都不縮小或消失,可考慮用腹腔鏡手術摘除;如果更年期之後才出現則宜開刀;超過10公分以上者也應儘速手術治療,因為惡性的機會較高,且通常不會消失。

綜合性卵巢留包括「囊腺瘤」,屬於卵巢的腺體及結締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卵巢瘤,又可分成漿液性與黏液性兩種囊腺瘤,會造成卵巢扭轉。「良性畸胎瘤」會導致卵巢扭轉,腫瘤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變大,必須手術切除。除了超音波檢查外,由於可能內含牙齒、軟骨、皮脂腺等組織,因此也可用X光檢查發現。

 

肩周炎運用按揉、滾法、牽引抖動手法處置

 
 
 
 
 
台灣新生報
 
 
 
 
 

肩關節受傷易影響手臂伸展活動力。中醫師許瑞香在一場講座中表示,肩關節是在身體所有的關節中運動範圍最廣的。受傷常見於慢性過度使用、忽然肌肉拉傷或用不當的技巧練習運動。易影響手臂活動伸展受限,造成梳頭、穿衣等動作困難。

中醫師許瑞香表示,肩部受傷常見出現胸部內壓力或疼痛擴及肩膀、手臂、下頷和頸部。急性受傷或劇烈疼痛伴隨出血或嚴重瘀傷發燒、腫脹、發紅,使用關節有瘀痛感。關節不穩,或感覺到手臂上的關節脫位。若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就醫治療。

肩關節周圍炎也就是所謂的「五十肩」,通常都與牽拉傷較常見。如冰凍肩是肩胛下肌受傷,常見任何輕微活動都會感疼痛。肩胛下肌位於肩胛骨下方在肩胛骨和肋廓之間。肩部有較廣泛的劇烈疼痛,痛如刀割,壓痛較多,主動或被動作上臂外展或內外旋方向活動受限。

急性者無法側肩而眠,且三角肌在長期疼痛者病患上有明顯的萎縮,肌肉開始痙攣,且迅速發生沾連,使所有動作受到限制。

許瑞香表示,肩關節周圍炎臨床處置可應用「按揉法」、「滾法」以及「牽引抖動」等手法,幫助疏通經絡,袪風散寒,活血止痛。日常護理上,可配合按摩肩井穴及肩周圍的筋絡保養。同時應注意改善不良姿勢習慣。

許瑞香表示,肩關節周圍炎治療部分,臨床上可用一指禪推法在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長頭起點、三角肌及痛點用力「禪推」。搭配「按揉法」和「滾法」在肩部由輕到重往返操作;以及「搖抖法」和「牽引抖動法」,再用搓法自肩部向肘部進行手法數遍,幫助達到疏通經絡,袪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能。

許醫師表示,日常肩部護理部分,可按肩井穴及肩周圍的筋絡,達到舒筋活血效果。肩井穴約在肩膀中央稍前的部位,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1.5寸,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即肩峰與大椎穴聯線的中點。此外,可按揉肩內俞穴;以一手拇指羅紋面,緊貼三角肌前側緣,持續按揉,痠脹為度。另外,可按肩?穴;以一手中指羅紋面,緊貼肩端前面的凹陷處,用力持續按揉,痠脹為度。

醫師也提醒,日常預防和護理,包括應注意在勞動中盡可能地變換姿勢,並注意糾正習慣性姿勢不良,平時彎腰或搬重物可使用「護腰」保護。要加強腰肌訓練。還有,睡覺時較不宜睡軟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hypertherm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