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泡冷泉?》心血管疾患不宜

 

台灣新生報

 

 

近日氣溫直線上升,有些人天氣熱的時候會想泡一下冷泉,或沖個冷水澡,消消熱氣。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健檢中心主任、家醫科醫師詹欣隆提醒,曾有中風、心肌梗塞病史的人、七十五歲以上年長者,以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都不宜泡冷泉。

詹欣隆主任指出,泡冷泉時,血管會收縮,如果原本心臟、心血管就不是很好,有點堵塞,在冷泉中血管一收縮,就可能造成局部缺氧,手腳呈現白色或紫紅色,有時也會頭暈,此時就不要再繼續泡下去,最好就醫,接受檢查、診斷。

一般健康的人泡冷泉的時候水溫比體溫略低即可,再循序漸進,而不要一下就泡很冷的池水,先從四肢開始適應水溫,然後逐漸擴大範圍,以免身體負荷不了。

如果正在感冒、前一天熬夜、過於勞累,都不宜泡冷泉。剛吃飽飯泡冷泉,血管會收縮,影響血流走向,這樣不利於消化,建議飯後一小時內不要泡湯。另外,泡湯時間不要超過三十分鐘,

詹欣隆主任叮嚀,剛做激烈運動後,身體正在排汗、散熱,應等身體緩和下來再泡湯,若身體正在散熱,突然進入冷泉或沖冷水澡,血管收縮,熱氣就散不掉,因此剛做激烈運動、在大太陽底下待一段時間後不適合馬上去泡冷泉、洗冷水澡。

亞東醫院家醫科朱育瑩醫師表示,一般來說,春夏較容易發生香港腳、皮膚病等,不治療就泡冷泉會傳染給別人;而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民眾,大熱天泡冷泉時要注意,別一下子就直接下水,身體若從熱一下子變冷,血管急遽收縮,易因此提高造成腦中風、心臟病等風險。朱醫師表示,建議可先從腳先慢慢下去,待適應溫度後,再慢慢的將身體移到水裡。

硫磺溫泉有殺菌的作用,但冷泉則是沒有的,坐在池邊易受到病菌傳染,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朱醫師表示,可先用一旁淋浴的水沖洗池邊,但像是用報紙、布等來隔離皮膚直接與池邊接觸,一但濕掉,也容易有細菌。

另如溫泉魚是吃腳部的老舊角質維生,有香港腳、皮膚病者則不適合。然而,雖然說溫泉魚是吃皮不吃肉,但對於有糖尿病的人而言,因為末梢的感覺較遲鈍,泡在有溫泉魚的地方時也應小心才行。

溫泉魚去角質,若單純地用於體驗是可以的。朱醫師表示,去腳部的角質方式有很多,若角質較厚,可使用水楊酸藥膏,但由於刺激性較強,所以需經醫師診治後有需要時才再使用。在家裡,可先用熱水將角質泡軟,再用浮石輕輕摩擦,之後再擦乳液保濕。

角質增厚的原因有:鞋子不合、拇指外翻等,若刻意去掉老舊角質,會讓該處缺少保護,嬌嫩的新皮經摩擦會痛,會使老皮再生。

 

老人酒後泡熱澡易低血壓頭暈跌倒率高

 

台灣新生報

氣溫驟降,年長者泡溫泉、泡熱水澡前後不要喝酒。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薇光指出,泡溫泉、泡熱水澡時,身體靜脈擴張、血液重新分配,很容易讓血壓下降,酒後泡可能產生低血壓危機,患者可能出現頭暈等症狀,使跌倒風險上升。

陳薇光醫師表示,年長者泡溫泉、泡熱水澡後,也要留意姿勢性低血壓問題,因此出浴、起身的時候動作最好放慢一點,盡量不要急著站起來,以免發生暈眩。

高血壓或有心臟衰竭、靜脈栓塞病史的年長者泡太多溫泉、熱水澡,可能產生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剛從溫暖的溫泉池、浴室走出來,接觸冷空氣,更要小心血壓驟然上升,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患者因周邊血管可能有些病變,對溫度不太敏感,因此要注意燙傷風險;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泡太多溫泉、熱水澡,不適症狀容易變得更嚴重。

陳薇光醫師提醒,年長者在泡溫泉、泡熱水澡過程,最好適時補充水分,泡澡後也要記得擦些保濕乳液、凡士林,皮膚比較不乾燥。

泡的過程中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心悸等症狀,就得起身休息一下,真的很不舒服、症狀沒有好轉跡象,就得盡量對外求救就醫;泡澡前後要慎防跌倒,太疲累、沒睡好、太餓或飯後一個小時內都不要泡。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若自行買溫泉粉在家泡者,建議水溫應維持在40度左右,溫度過高恐引發皮膚炎;在外泡溫泉,溫度越高泉水PH值就越低,越容易造成皮膚炎的現象,再加上自來水中氯的濃度又更高的話,可能刺激性會更加強,更增皮膚不適症。

楊醫師表示,溫泉粉有碳酸、硫磺兩種成分,青磺泉因為水質較酸,容易引起過敏,建議避開容易刺激皮膚的硫磺溫泉粉,且水溫不超過40度,在家泡湯才能安心又安全。

溫泉粉對皮膚也可能造成刺激,楊醫師表示,會引發接觸性皮膚炎,主因是患者對溫泉粉的硫酸鈉、碳酸氫鈉或氯成分過敏,皮膚出現乾癢、紅腫、水泡等過敏性皮膚炎症狀;也有因溫泉粉對皮膚刺激過大,出現癢、脫皮、顆粒狀丘疹的刺激性皮膚炎。由於市售溫泉粉成分各不相同,第1次使用可先倒入建議用量的一半,若溫泉粉對皮膚過於刺激或造成過敏,一般在泡澡後10~30分鐘內,就會出現紅疹、癢的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hypertherm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