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吃多了 變肝苦人

台灣新生報

常吃藥,小心肝臟受到傷害。冰島最新研究發現,越來越多人因為使用藥物而導致肝臟受到損傷。成藥、處方藥與保健食品都可能造成肝臟受損,由於這種肝臟疾病較難即時確診、做處理,因此治療上顯得格外棘手。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腸胃病學」期刊。研究以冰島當地居民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當地每年每十萬人當中,有十九點一個病例出現藥物性肝損傷,而法國在一九九七年到二○○○年間每年每十萬人口當中,有十三點九例藥物性肝損傷病例。

研究進一步發現,最常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安莫西林」、免疫調節藥物「亞沙夢」、治療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因福利美」等。研究作者冰島國立大學醫院腸胃肝膽腫瘤科研究員伊納爾‧比莫森表示,藥物性肝損傷並非很罕見,以大眾人口計算,患者人數不少,不過只有服用特定某些藥物,較容易出現藥物性肝損傷。研究顯示,有些藥物會增加肝臟疾病風險,因此醫師若要讓患者用藥,最好多監測患者肝臟功能變化,如果患者是肝損傷高風險群,用藥更要特別小心。

當肝臟受到損害,患者可能出現黃疸、搔癢、噁心、腹部不適、嗜睡等症狀,多數患煮接受治療後,預後狀況都很不錯。

 

《肥胖使心臟擴大?》心臟愈擴大愈損健康甚至衰竭

 

台灣新生報

 

 

很多人都認為,健美的身體就是要擁有肌肉線條,努力的鍛鍊後,肌肉就會越來越壯,力量也因此提升,但心臟大小與健康關聯卻完全破除這個既有概念,越大的心臟一次跳動打出的血液量,還不如正常大小的心臟,還可能有心臟衰竭的可能,必須預防心臟長大。

耕莘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裴馰表示,肥胖易引發心臟擴大等問題,要減少心臟病發生風險,建議認真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多活動,避免長時期緊張和情緒激動,有症狀要趕快就醫,另得家族是否有猝死、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直系或旁系血親,更要積極篩檢。

初步篩檢可藉理學檢查、量血壓、由醫師進行心臟聽診或檢查血脂肪濃度、一般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也有助早期發現心臟問題。遺傳性疾病,常引發年輕人心臟衰竭,年長者心臟問題也可能與體質有關。

心臟病可能與原有疾病如高血壓症、動脈硬化,包含冠狀動脈、腦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臟肥大、心臟瓣膜疾病等因子相關。體質、遺傳方面,肥胖是動脈硬化的促進因子。而高血壓、高脂血症則可能具有高遺傳性。

專家提醒,肥胖者常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常伴隨心室肥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肺動脈高壓半夜猝死等皆為男性常見的疾病。男性罹患的機會約為女性的二至八倍。但女性在停經後,得病的機會與男性相當。女性頸圍大38公分者也是高危險群。大於理想體重的120%以上者,也較有危險性。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也表示,造成心臟肥大的原因,大致上與體重有關,越重的民眾身體越廣,相對於體重正常的民眾,過重者的心臟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血液打到全身,長期下來心臟肌肉會越來越大,但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卻沒有因此增加,可能會導致心臟缺氧,造成心臟衰竭。

林兆啟補充,心臟肥大也不代表力量足夠,從研究中可以看出,運動員的心臟沒有因為長期運動變大,反而心跳速度變慢,原因是心臟的力量足夠,每跳一下打出的血液量就相當充足,反觀心臟肥大的患者,每次跳動的血液量不足供給身體所需,應此要多次跳動來補充,心跳比常人快上許多。

林兆啟強調,一般人保持平靜的狀態下,心跳大約每分鐘六十至一百下,如果長期次數超過就可能要小心,心臟肥大就像糖尿病一樣,無法讓心臟回復原本的大小,只能夠防止心臟不繼續增大,一旦發現自己輕微活動時就很喘,或心跳速度異常增加,就必須就醫檢查是否有心事肥大。

 

吃維他命防心血管疾病 嘸效

 
 
 
台灣新生報
 
 
 

許多人會食用維他命,希望能降低許多疾病發生,研究也發現,多種維生素可以降低男性長者罹患癌症的風險,但是卻不會降低心臟疾病的罹患機會,魚油雖然能夠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與血脂,但是對心律不整改善,沒有證據可以顯示,有實質的幫助,換句話說,營養品能幫助身體的程度,還是必須是個人飲食衛生習慣而定。

根據美國為期十一年的研究,一萬五千名健康男性,分別給予維他命錠或者安慰劑,來檢視兩組的差異,結果發現,針對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與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兩組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其他實驗中也發現,維生素雖然可以減少百分之八離癌風險,但是只要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不抽菸,同樣可以達到,甚至降低機率更多。

研究負責人霍華德博士表示,很多人都喜歡食用維他命,當作維持身體健康的唯一法門,但是他絕對不可能取代健康飲食、運動、不抽菸的良好習慣。芝加哥的心臟專家文森伯森說,心血管疾病在美國相當常見,戰後嬰兒潮所出生的民眾,就算維持住良好的體態,每三個人中,就會有一個有心血管疾病,機率非常高,所以更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依靠維他命藥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hypertherm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